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专栏 >

学院专栏

外交外事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外国语大学)年度报告(2021年)

时间: 2023-07-16     浏览次数: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编写提纲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工作

政治学类专业(包含外交学、国际政治两个专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政治和科学素养,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扎实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适应对外开放,能够沟通世界,并参与国际竞争,能在外交外事部门、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部门机构从事涉外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政治学专门人才。

政治学学科全面贯彻“国际问题导向,语言能力并重”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国家社会发展需求和我校传统语言优势,依托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匈牙利语、波兰语等语种,在比较政治、国际政治、国别区域研究等领域取得较大突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际人文交流,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教学科研团队。

“国际问题导向”以政治学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注重培养“国际视野、中国情怀、人文内涵”三个方面,搭建外交外事实验实践平台,开展多样化实验教学活动,通过“课程实验+项目实验+赛事实验+专业实习”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过硬的国际实务技能,践行“课程思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夯实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外事工作人才。

“语言能力并重”通过政治学科和外语学科的机制化交叉融合,在学生掌握政治学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提高学生从事涉外事务的外语综合能力,使外交学和国际政治专业学生具有从事外交外事工作、跨文化沟通工作和国际公关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运用所学外语从事企事业单位的涉外工作,形成国际化、复合型的专业特色。。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协同推进外交学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向而行。深化探索“专业+外语”模式,培养政治觉悟高、专业知识扎实、外语水平突出、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

本科教育特色鲜明。实施小班制教学,学业导师制。在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基础上,借助实践类课程着力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教学注重前沿性问题与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结合国际热点问题,将专业前沿问题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外交学专业在扎实的理论学习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水平,积极开展外交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服务国家和重庆外交外事事务,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二)人才培养成效

从跨专业融合的角度打造我院外交外事核心课程体系,通过多元交流,互通有无,互动共赢的方式,改造三个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和课程构架,形成了“三一制”课程体系,即三分之一课程用于夯实各自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基础,三分之一课程用于搭建系统的知识结构,三分之一课程用于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三一制”课程体系拓宽了三个专业的课程构架,凸显了课程设置“厚基础,强实践,多元知识结构”的主导思想。在每个学期的期中座谈和教学评价中,学生均非常认可授课效果。每年均有教师评教进入全校前20%,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在本科评估校内评审环节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二、人才队伍建设

(一)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2021年国关院引育并举,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重庆大学博士1人。所有专职教师均为中级以上职称,高级职称比例达到59%,专职教师平均年龄38岁,是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 95% ,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占比95% 以上。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

在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政治学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国家质量标准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增加了实验实践课程比例,加强了课程资源建设,建成更多面向国家战略、面向地方需求、具有专业融合性、符合社会需要的特色课程。学院与外交部、中联部、重庆市外事机构、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跨国企业等相关机构建立联系,邀请国际组织和国内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及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建设,走进课堂,开展讲座交流等多层级的学术活动,拓宽师生视野,跟踪时代前沿,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果。外交学专业高度重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相融合,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利用新信息技术手段,采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交互式等教学方式,把现实课堂和慕课、网络课堂结合起来,设置科学的课程评估标准,改变单一卷面评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过程管理和自我评估,共促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程建设研究。逐步建设了《联合国研究》(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领事与侨务》(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国际热点问题研究》(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外交外事礼仪》(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特色课程。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中心教师先后成功申报市级和校级教改项目3项,并发表了以教改为主题的学术论文2篇。

教改项目和论文促进了相关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深化与创新。除了传授的课堂授课教学方法和已经成熟的模拟教学方法外,在疫情期间所有教师均熟练掌握了网络授课方法技巧,教学效果得到学生一致认可。一门课程获批为重庆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门课程被评为2021年校级一流课程。大力推进和探索实验实训。除了每个学期固定的实践周外,每门课均设置20%的实验课时。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中心教师成功申请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1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篇,其中SSCI论文2篇。出版专著或编著3部。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外交外事实验中心建有标准化的官方网站,并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页设计了链接入口,还与我校其他开放实验室的相关网络资源实现了互通和基础数据共享,其目的乃是有效整合各实验室相关有用信息资源,实时发布实验教学相关信息,不断丰富和完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建立开放、共享、激励、创新的科学运行机制。

本着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完善数字化管理,提高实验教学、科研以及管理之工作效率的理念,本中心安排了专人于信息平台之上负责日常网络运营,使教师和学生可以便捷的登陆该平台,建构起师生互动的实验教学交流机制。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中心实验教学场地、人员、仪器设备、经费、教学人员等由中心根据实验教学与建设需要统一调配、合理配置,以有利于实验教学和科学管理。

首先,中心利用优良的设备环境条件和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开展对外发展研究的同时还进行涉外高端人才的实验教学,如模拟联合国大会等教学活动。

其次,实验中心还对学生在对外发展研究和涉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科研立项及各类相关竞赛活动全面开放,并为这些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撑条件和实验指导。由中心培育的学生项目获批学校、重庆市以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意大赛等奖项。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中心负责完成学校、学院两级在对外发展和涉外人才培养方面的科研任务,承担其他院系相关课程、全校公选课、辅修专业课的教学。目前承担学院国际组织人才实验班的特色活动。

中心还面向社会为校外需要专业技能培训的人士开课,以及培训其他高校的进修教师;在不影响实验课程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本中心仪器设备还对校内、校外开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实验中心利用自己的资源,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同时加强与所在区域省级外事中心的联系与合作,提高实验教师的研究水平,培养综合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2021年312日下午,我校2021年国际组织人才实验班建设对接会在国际关系学院实验室成功举行。英方合作高校埃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of Essex)中国区主任孙聪、留学服务战略合作伙伴英国教育中心(UKEC)中国区市场总监陈丹玲等一行6人来校与教务处、国际关系学院进行了工作对接和业务沟通。国际关系学院党总支书记高绍邦、副院长宋国华、教务处副处长张庆等出席会议。我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改革开展时间和实践成效均位居国内高校前列,已成为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亮点。本次对接会的顺利召开,对新形势下推进我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改革走向深入、创出品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我校继续保持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先发优势具有重要支撑价值。

(二)2021年3月31日,陆海新通道涉外服务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成功举行。出席大会的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胡斌、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乐勇、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机制工作二处处长陈滔伟、重庆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处处长冯仁勇以及重庆相关政府部门、国内外学术机构、合作企业代表共40余人。会议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祝朝伟主持。

董洪川致辞时指出,陆海新通道涉外服务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理事会的成立是我校贯彻落实国家和重庆市对外交往、开放发展战略的实际行动,也是学校深入推进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合作共建新型智库平台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理事会的成立将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成为研究院聚力、合作、创新的重要工作平台。借助理事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研究院将进一步加强内外部统筹能力,形成共谋发展的合力,构建学校与政府部门、学术机构、企业共建共赢智库发展模式,提升学校服务国家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中外人文交流与开放发展的能力,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三)2021年4月29日上午,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重庆三中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签约仪式在歌乐楼A204会议室隆重举行。重庆三中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兆忠、党支部书记骆霏、英才学院院长阎革、品牌管理中心总监陈文坡、视频专员胡鋆飞、新师招培部主管赵慧,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总支书记高绍邦、副院长宋国华、吴兵等40余人出席了签约揭牌仪式。仪式由高绍邦书记主持。

宋国华讲话时指出,此次签约意义重大,是国关院继学校综合改革之后签订的首个实习实践基地。二者同属教育行业的耕耘者,都希望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宋院长提倡双方在教学经验方面加强交流,形成联动育人模式,实现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更好认知。

(四)2021年4月30日,国际关系学院新近创设的“红岩讲坛”学术品牌之“红岩国际关系讲坛”第一期正式开讲。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政治哲学和宗教系教授曾敬涵莅临讲坛做了题为“英国政局和未来中英关系走向”的辅导报告。副院长宋国华、吴兵,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红岩讲坛”是国际关系学院在综改后新阶段致力打造的科研育人学术品牌,下设“红岩国际关系讲坛”和“红岩公共政策讲坛”两大子品牌。“红岩讲坛”依托重庆作为我党“红色外交(外事)”发源地的独特历史资源而设立,旨在传承“红岩精神”,用学术语言讲好党和国家的对外工作故事。

(五)陆海发展研究院“新型智库建设系列活动”正式开启

为有效提升陆海发展研究院应用研究水平,帮助老师尽快熟悉资政报告写作,夯实新型智库平台内涵建设,研究院策划推出了“新型智库建设系列活动”,并将六月份确定为“智库活动月”,具体活动包括资政报告写作辅导讲座、红岩公共政策讲坛、政产学研工作坊、市内外实地调研,以及陆海联动发展热点追踪等。

2021年6月4日,龙兴春教授受邀在博文楼实验室为研究院师生举行了主题为“智库建设与资政报告写作”的辅导讲座,陆海院新型智库建设系列活动正式开启。

(六)2021年8月27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重庆市高等学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名单,我院比较制度学名列其中,也是学校唯一一个成功获批的交叉学科。比较制度学于2013年首次招生,旨在充分发挥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优势,结合政治学、公共管理(MPA)等社会科学的学科特点,突出交叉融合的创新特色,以培养高素质、跨学科、复合型的人才为指向。  

比较制度学以外国语言文学与政治学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生长为特色,紧密结合学校和学院在外国语言文学、外交学、国际政治、公共管理及国别与区域研究等相关学科发展方面的优势,主要设置国别区域研究、比较政治研究、政治话语研究等三大研究方向,积极对接国内国际双循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的实际需求。

(七)2021年8月16日至27日,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组织6名学生参加由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培训中心(ITCILO)主办的2021年“联合国青年领袖精英班(GlobalYouth LeadershipAcademy, GYLA)”。此次精英班不仅吸引了中国六所知名高校——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暨南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的88名学员,而且汇聚了来自德国、菲律宾、尼泊尔、尼日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士、乌干达、英国、伊拉克、牙买加的40名外国学员。

(八)2021年9月15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和重点支持领域项目名单的通知》(教高司函【2021】13号)。我校共有13个项目获批国家级项目,其中我中心独占5项。

中心大力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通过辅导员、教研室主任和任课老师宣传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通知,并派选具有丰富科研经历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规范化指导,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我院一直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学院发展的中心工作,鼓励学生关注学术热点,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和学科竞赛。接下来,学院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创新研究活动的热情,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育优质创新创业成果,提高人才培育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验中心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化建设,力争在下一年度推出更多体现国际关系学院学科融合特色的精品实验教学课程和典型独立实践活动。

实验室有些设备已经陈旧老化,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设备故障。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学校在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把加强实验教学的理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综合素养作为重要内容,提出了把我校实验室建成学科布局合理、实验教学体系完善、管理手段先进的实验教学平台的总体目标。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实验室建设小组,制订落实了相关配套政策,由教务处牵头,教育技术中心协助,从学生实践成绩、实践课程与管理办法、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实践技能培训、实践教学管理工作职责、实验室安全、实验室经费管理与使用、实验室开放等方面规定了具体的管理和实施办法,印发了《四川外国语大学关于加强实验教学的规定》、《四川外国语大学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四川外国语大学实验室管理办法》、《四川外国语大学实验教学工作条例》、《四川外国语大学实验室设置(调整)和建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促进了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实验教学环节组织与监控、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与管理、实验室建设与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加上学校的定期检查和评估,很好的保证了相关政策的配套落实。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文中内容与后面示范中心数据相对应,必须客观真实,避免使用“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等词。

2.文中介绍的成果必须有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的署名,且署名本校名称。

3.年度报告的表格行数可据实调整,不设附件,请做好相关成果支撑材料的存档工作。


第二部分 示范中心数据

数据采集时间为 2021年11日至1231

一、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名称

外交外事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外国语大学)

所在学校名称

四川外国语大学

主管部门名称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示范中心门户网址

http://sirlab.sisu.edu.cn/

示范中心详细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烈士墓壮志路33号歌乐楼二楼

邮政编码

  • 023-65385619

  • sisusir@163.com

  •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019-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智能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