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院举办第二十一期“渝·见榜样”企业导师分享会
——张跃波再谈能力教育与职业发展
2025年3月6日中午,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第二十一期“渝·见榜样”企业导师分享会在东区培英楼水二教室举行。企业导师张跃波以“大学生能力教育及就业指导”为主题,结合自身经验与案例,为在场学生带来了一场兼具实践性与启发性的职业发展指导。此次是张跃波第二次受邀到校分享,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反响热烈。
分享会现场
张跃波现任华富集团总经理,同时担任重庆市优创会创始人、华富精英青少年项目发起人及多所高校特聘教授。其深耕青少年能力教育领域多年,著有《学生八大必备能力》《精英青少年183培养体系》等书籍,致力于通过系统性课程帮助青少年提升核心竞争力。
张跃波分享
张跃波分享内容聚焦能力为核,策略为翼两个议题。张跃波开宗明义指出,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一性原理”是能力导向的成长逻辑。上学的核心目标应聚焦就业与职业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底层逻辑在于“培养能力”。他提出“能力三角”模型:完整的知识架构是基础,独立思考能力是核心,超强工作能力是落点。他强调:“知识会过时,但能力可迁移。只有构建这三者的平衡,才能在未来职场中持续增值。”
接着张跃波分享了择友方法论,提出择交具有社交分层与资源杠杆的作用。围绕人际关系的战略价值,张跃波提出“择友双清单”:
规避信用不良、言行消极、缺乏深度思考者;主动链接认知水平高、资源丰富、跨阶层者。他建议学生通过“小成本投入”建立情感链接,鼓励向上社交,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认为“优质人脉是加速成长的杠杆,需在校期间有意识练习。”
张跃波现场与同学们互动
张跃波强调职场中要具备“找师傅”能力,这是突破原生圈层的生存智慧。针对社会竞争中的“托举困境”,张跃波直言:“若家庭资源有限,主动寻找‘领路人’是破局关键。”他以自身从职场新人到企业高管的经历为例,剖析“向上社交”的三步策略:识别目标、展现价值、持续维护。他鼓励学生将校园作为“练习场”,通过社团、实习等场景打磨这一能力。
分享会后,多名同学表示深受触动。他们表示“张老师将抽象的职业规划转化为可操作的能力清单,让我们对学业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活动结束后多名同学留下来与张跃波就假期实习实践等问题进行探讨和互动。
此次分享会是国际关系学院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就业指导前置的重要举措。学院党总支书记马驭骅表示,未来将持续引入行业导师资源,助力学生构建面向未来的职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