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国际关系学院实践周活动之
“新杏坛”区域与国别论文大赛系列讲座第二场顺利举办
2025年11月5日,“新杏坛”区域与国别论文大赛系列讲座第二场——“南亚地区研究的问题与方法”在西区歌乐楼A2-1模拟联合国实验室顺利举行。本场讲座由王然老师主持,特邀龙兴春教授担任主讲。龙教授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内容翔实、视野开阔且充满人文温度的精彩分享。

王然老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龙教授从宏观国际形势娓娓道来。他结合汽车加油成本、跨境出行、企业发展、股市波动等日常生活实例,生动阐释了国际风云与普通人生活的密切联系,指出国际关系、外交学等学科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学问。

讲座现场
他强调,政治学、外交学、国际政治等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无论是公务员系统、企业国际业务,还是媒体国际新闻领域,都亟需具备相关素养的人才。为此,龙教授向国际关系学院的同学们提出两点核心建议:一是养成持续关注时事的习惯,二是夯实外语能力,尤其是英语。同时,他也指出跨学科知识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拓展经济学等基础学科视野,因为“经济是政治的基础”。诸如APEC合作、关税贸易战、出口管制等国际议题,无一不是政治与经济深度交织的体现。这种跨学科的视野,不仅有助于拓展研究格局,也能在面对复杂国际问题时形成多维度的思考方式。
在系统阐释学科价值与素养要求后,龙教授将焦点转向南亚地区。他首先介绍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不丹等南亚主要国家的基本情况,并从历史脉络、贫困现状、文化特征、人口结构、宗教环境等多个维度,勾勒出南亚地区的整体面貌。
随后,他深入剖析了南亚地区的复杂局势,重点解读了印巴克什米尔争端、中印边界问题,以及阿富汗、尼泊尔、斯里兰卡在地缘政治中的角色。他特别指出斯里兰卡作为国际航线关键节点的战略价值,并强调南亚在全球地缘格局中的地位正日益提升,其研究重要性已超越东南亚。
面对南亚的多元特质,龙教授以印度为例,解析了该地区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多种族的复杂结构,指出这种多样性本身即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选题方向。他还分析了南亚的发展潜力与现实挑战:一方面,印度经济快速增长,已跃居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另一方面,南亚的恐怖主义问题尤为严峻,甚至超过中东,部分国家甚至将其作为地缘博弈工具,这也为区域研究提出了紧迫课题。基于此,他强调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国家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其内部治理与对外政策值得学界持续关注。
在讲座尾声,龙教授就学术方法与个人成长路径分享了恳切建议。他指出,学术研究的关键不在于“天赋异禀”,而在于持续的关注、专注的态度、长期的积累与不懈的勤奋。他鼓励同学们不必一味追逐热点,可以将研究视野投向一些非主流国家,因为在当前中国发展的背景下,全球每个区域都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他还特别提到,区域国别研究已被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凸显了该领域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
在互动环节,针对“如何保持思维活跃与学习热情”的提问,龙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强调了“兴趣培养”的重要性。他回忆童年时伯父将报纸糊在墙上的细节,正是这种对新闻的长期接触,潜移默化地激发了他对国际问题的研究热忱。面对“对多国研究均有兴趣该如何选择”的困惑,他建议先从最感兴趣的一个国家入手,深耕基础、建立体系,待具备扎实根基后,再逐步拓展至更多区域,实现从点到面的学术成长。
整场讲座中,龙教授以渊博的学识、生动的案例与真诚的分享,为“新杏坛”区域与国别论文大赛的参赛学子及广大国际关系爱好者,提供了兼具学术高度与人文温度的专业指引,也为南亚地区研究的学术深耕与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文:四川外国语大学纵横学社
初审:陈丽娅
复审:周思邑
终审:马驭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