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新通道研究院建设专家指导会成功举行
7月3日下午,陆海新通道研究院建设专家指导会在云端成功举行。来自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中国—东盟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沙坪坝区商务委员会、市政府口岸物流办、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重庆市企业文化研究会、重庆中国国际旅行社的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刘玉梅主持 |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致辞时首先对各位专家拨冗参加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和我校合作共建的陆海新通道涉外服务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线上专家指导会表示感谢,指出陆海院的建设恰逢其时并必将在落实国家战略、增进民心相通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期待各位专家对研究院未来的规划和建设提出宝贵建议。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致辞 |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从“人文”一词的历史渊源出发,指出了中外人文交流、中外文明互鉴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陆海院的建设和工作开展更好地提升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的互联互通水平,并提出了深化中外人文交流认知、做好顶层设计、建好专家团队、注意后疫情时代相关工作开展等工作建议。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致辞 |
中国—东盟中心主任汪红柳首先介绍了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建设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中国—东盟中心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情况,并提出了充分发挥高校学术优势、搭建人才培养平台、打造文化精品、加强政策市场对接、加强次区域合作框架间的对接等工作建议。
中国—东盟中心主任汪红柳发言 |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顾清扬指出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的重要价值表现在于其与路上和海上思路的无缝对接,并有机整合了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针对中国对外开放和交流过程中软性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顾教授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外国语大学多语种优势做好与沿线国家间的人文交流工作。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顾清扬发言 |
重庆沙坪坝区商务委副主任、招商局副局长邱勇围绕陆海新通道涉外服务行业建设主题,从边缘创新、城市发展、产业趋势和行业竞合四个层面系统阐述了如何更好地认识和加强与涉外服务行业的对接工作,指出创新实践、融合互通、拥抱变革和塑造优势是中外人文交流工作中值得思考和推动的方向。
重庆沙坪坝区商务委副主任、招商局副局长邱勇发言 |
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胡斌首先回顾了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历程,认为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支点对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及中外人文交流具有重要影响。他提出要汇集人才和技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搭建好交流平台,助推新通道沿线国家融合发展。
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胡斌发言 |
重庆市企业文化研究会会长文洪力从涉外企业文化融合与重塑角度作了发言,认为中外企业文化融合主要体现在中国企业与所在国家地域文化的融合,以及与所在国合资合作企业文化的融合两个方面,从对涉外企业文化融合的类型、指标和具体实现方式作了详细解读。
重庆市企业文化研究会会长文洪力发言 |
重庆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经理高琳结合旅游行业参与中外人文交流的实践指出,旅行社在中外人文交流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针对在疫情对旅游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背景下如何开展人文交流的问题,她认为要重点推动“旅游+”和 “+旅游”,注重旅游与历史文化的结合。
重庆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经理高琳发言 |
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规划发展处一级主任科员周恒从自身参与的陆海新通道建设历程角度分享了陆海新通道战略的出台背景和发展特征,在总结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西部陆海新通道未来的发展挑战和重点工作做了详细阐述。
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规划发展处一级主任科员周恒发言 |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宋国华从研究院所承担的学术研究功能出发,结合百年大变局时代背景对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代表的中国互联互通建设进行了细致的历史考察和理论思考,认为互联互通建设有助于国家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局面的形成,有助于和谐共生国际秩序范围的扩大,也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形成。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宋国华发言 |
除国际关系学院广大师生外,陆海新通道沿线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也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专家指导会的召开,是陆海新通道研究院克服疫情影响扎实推进研究院建设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们相信,在听取参会专家真知灼见的基础上,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陆海新通道研究院未来的建设工作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国际关系学院
20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