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重庆市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协作会成功召开
2020年11月27日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非通用语学院协办的第六届重庆市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协作会在重庆成功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北京大学的博雅特聘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国际政治研究》主编王逸舟教授、南京大学的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及政府管理学院石斌教授做主旨报告,同时也吸引了来自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云南大学等国内外高校众多专家学者的参加。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开幕式和主旨报告环节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宋国华主持。四川外国语大学纪委书记苟欣文在开幕致辞中首先对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同时,苟欣文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苟欣文书记强调,中国正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而世界也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重复交织、相互跌宕,对中国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要增强风险意识和机遇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作为重庆市国际关系共同体代表的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祝玉峰教授在致辞时肯定了四川外国语大学作为西南地区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作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之下,四川外国语大学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刘玉梅教授致辞。刘玉梅院长回顾了重庆市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的发展历程并对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帮助和支持的领导、专家们表示感谢,刘玉梅院长介绍了国际关系学院“双轮驱动,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她指出:未来国际关系学院将继续以区域国别研究为轴,向跨学科教学新模式的发展道路前进。
接下来,王逸舟教授作了题为“中国新外交: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报告。在报告中,王逸舟教授回顾了中国外交发展的三个时期。王逸舟教授强调,除了关注当前中国发展的红利与机遇的同时,更应发现和思考如何将中国的短板补齐,特别是外交能力建设的不足和重大的缺失。
随后,石斌教授作了题为“70年来中美关系的几次重要转折及其原因探析”的主旨报告。石斌教授将中美关系划分为四个阶段。他认为美国的对华政策具有两面性,中国自身的作为在中美关系的塑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国与美国的交往过程中仍然保持着斗争精神,同时中国在对外战略上有定力。
专题讨论第一节“新冠疫情背景下国际关系的新挑战与新机遇”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助理朱天祥副教授主持。长江师范学院主任李吉军、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郭兵云、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政治哲学与宗教学院曾敬涵教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章雅荻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政府与公共管理学院吴宇副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席桂桂副教授作为嘉宾参与讨论,就主持人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回应,同时各位嘉宾还对在会场中产生的观点进行了及时回应,体现了本次协作会的学术专业性。
专题讨论第二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别与区域研究”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陈广猛教授主持。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卢凌宇教授、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翁凌飞、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曹华教授、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马千里副教授、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钟准副教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周玉佳副教授参与本节讨论,嘉宾们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验和方法,为推动国别与区域研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思考。
专题讨论第三节“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背景下的重庆对外交往”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吴兵教授主持。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龙兴春教授、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钟准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谢小庆副教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罗晨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非通用语学院捷克语教师李茜、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非通用语学院缅甸语教师张惠美等嘉宾从个人、重庆和服务国家对外开放等视角讨论了重庆对外交往的必要性并分析了一些可行性路径。
西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冀开运教授在会议闭幕式上指出,本次重庆市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协作会既有理论高度,又有脚踏实地的实践研究,他肯定了四川外国语大学在重庆对外开放中的作用,他认为四川外国语大学是重庆市对外开放的优势和特点,同时还是重庆市的国际资源。他认为,区域国别研究应该做到精准研究、预判研究、专业研究、综合研究、战略性研究。
最后,四川外国语大学国家关系学院副院长宋国华副教授指出,本次重庆市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协作会收获颇丰,参会的各位学者专家不仅分享了研究经验与心得,还在会场上产生了思想碰撞的火花。宋国华副院长希望在明年能够与各位专家学者再聚首,同时,也希望有更多新面孔加入其中,为重庆国际关系学界注入更多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