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圆满举办
2025年1月9日,由四川外国语大学主办,国际关系学院承办的“四川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在立德楼C117报告厅顺利举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翟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秘书长刘鸿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刘昌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李志强、教育部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郭树勇、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江时学和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黄云松莅临参加会议。党委书记邹渝、副校长王仁强、胡安江和研究生院、国际关系学院、英语学院、俄语学院、法语学院、德语学院、日语学院、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区域国别研究院、当代国际话语体系研究院等相关单位领导和教师40多人参加了论坛。
副校长胡安江主持开幕式。党委书记邹渝在致辞时首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简要回顾了川外办学历程、基本情况和办学成绩,重点介绍了我校从2019年开始的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希望在各位专家的关心指导下川外区域国别学科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随后举行四川外国语大学不丹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副校长王仁强宣读学校成立不丹研究中心的批文。党委书记邹渝和翟崑教授共同为不丹研究中心揭牌,并向不丹研究中心主任龙兴春和不丹籍外教Passang Dorji授牌。不丹研究中心将对不丹历史、经济、文化、外交、民族和宗教等开展全面研究,不断增进两国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中国和不丹关系发展及两国建交建言献策。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是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要使命,党委书记邹渝和刘昌明教授共同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智库联盟秘书处最新研究成果《中西部重点城市国际交往研究报告(2022-2023)》揭幕。《中西部重点城市国际交往研究报告(2022-2023)》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智库联盟秘书处的阶段性成果,旨在深入剖析中西部陆海城市在国际交往领域的新发展,今后将作为系列报告每两年出版一本,持续更新中西部重点城市国际交往的最新动态与发展势态。
副校长王仁强主持专家主旨发言环节。翟崑教授指出当前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应关注管理体系、课程教材、海外体系、学位授予、资源保障和教学研用六个板块。区域国别学作为交叉学科中的一级学科,需尽快建立和配置行政和学科资源,确定评价标准和评审程序。同时需进一步设计和完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探索海外在地研究和在地训练的方法,联合搭建相应的海外田野调查网络。在学位授予方面,需要积极争取授予交叉门类(区域国别学)。同时,应当保障期刊、课题、国外田野调查、科研空间等学科资源。在教学研用方面,川外应依托好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重要战略平台,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刘鸿武教授分享了他对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看法,指出中国的大学要承担起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下建设新世界的伟大职责,把中国发展放在世界发展大格局中。高等学校应该有充分的知识储备,专业的学科设置,交叉学科要解决国家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根本性问题。同时,他强调区域国别学要紧紧服务国家大战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力推动高等学校的学科变革和创新发展。
刘昌明教授针对一级学科视域下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问题提供了宝贵意见。他分析了区域国别学学科人才培养经历了单一学科框架内发展、多个一级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交叉学科”门类独立的一级学科三个发展阶段,总结了一级学科视域下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最后强调高校应在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解决具体问题。
李志强教授从自身语言学习经历出发,指出区域国别学在设立过程中分为两类,外国语言文学下设置的区域国别研究和作为交叉一级学科的区域国别学,本质上体现了外语专业的转型调整和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升级。他指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发展完备需要漫长过程,语言学和国际关系学如此,区域国别学亦如此。他强调,区域国别学要把定性定量结合起来,以田野调查为基础,注重时政分析。
郭树勇教授指出外语学科与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区域国别学和国家安全学等学科能相互促进、包容发展,他强调应当摒弃关于国际政治学、区域国别学与国家安全学关系的错误认知,外国语大学更应该统筹发展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区域国别学和国家安全学,重视国际关系学对于区域国别学的基础作用和推动作用。
江时学教授指出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要关注十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重视学科成果的质量,第二要重视学术理论的构建,第三要重视区域国别学学科定位,第四要壮大区域国别学的学者队伍,第五是区域国别学招生问题,第六是区域国别学教材创新,第七是区域国别学的学风,第八是区域国别学的学位点设置,第九是全国性区域国别学学会的成立,最后是区域国别学的评价体系。他强调,高校区域国别学专业要重视人才培养质量。
黄云松教授指出区域国别学建设要重视跨学科整合,经济、政治、文化与国际关系等各学科方法要融会贯通。他强调对象国的实习和实践需放在优先地位,以此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他强调,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要重视语言能力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在田野调查期间要切身融入对象国社会。最后,他提出高校开展区域国别学科建设可借鉴山大模式和清华模式的成功经验。
最后,副校长王仁强对论坛圆满举办表示衷心祝贺和感谢,表达了对我校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的美好祝福。本次论坛是四川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突破,七位专家高屋建瓴的指导分享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经验。本次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