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院实践周系列活动之四——“国际时事论坛”
2017年11月8日下午两点半,国际关系学院实践周“国际时事论坛”活动在培英楼各分会场成功举行。国际关系学院2016级各班共分12个会场进行了活动,国际关系学院教师李海英、陈敬贤、李盛茂、梁萍、周权、李金树、董俊杰、朱菊芹、周思邑、陈丽丽、徐惊奇、李智婧、谌华侨、以及外教Christopher,Erez作为评委指导参与了活动。
此次论坛,从前期策划、活动开展、现场组织协调等方面,都是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讨论实践的。在吸取和借鉴了之前相关活动的经验基础上,2016级学生在本次活动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具体操作中,每个班又根据各自班级的情况进行调整,赋予了班级分会场不同的特色。
在前期策划过程中,梁萍老师带领的班级负责人全心全力投入到模式构建中,力图使同学能从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享受过程。经过多次沟通与商讨,大家在论坛内容、操作模式、评分标准、表格制定等方面达成一致。这里还要感谢陈广猛,谌华侨两位老师为时事论坛确定选题。
在论坛准备过程中,同学们搜索资料,解决问题,迎接挑战。通过这些实践操作,同学们了解了国际会议模式,提高了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对国际时事讨论的兴趣。
在论坛活动现场,各班会场根据所选议题,遵循论坛规则,分别就“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the 2030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among the stakeholders of Syrian issues”,“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the buildingof a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进行了立场陈述、多边问答、非正式磋商和总结陈词。活动结束后,各班评委指导老师对同学的表现进行了中肯的点评,为同学们指出了论坛讨论中的闪光点以及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虽然同学们在语言表达、逻辑思考、现场辩论、台风仪表等方面都有不足,但是活动的参与对同学们来说都是难得的经历与经验,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提升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总之,此次活动践行了国际关系学院一直以来倡导的教学结合、知行结合、语言专业融合的全新实验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对人文社科的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及专业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