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李梓硕专题分享会——聚焦学科优势与职业发展路径

为深化学生对国际关系学科的理解,明确学业规划与职业方向,2025年10月23日,国际关系学院特邀优秀校友李梓硕返校,开展“国际关系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路径探讨”主题分享会,围绕学科体系、研究方向、能力培养与就业前景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为在校学生提供了系统、实用的成长指南。活动由国际关系学院王一丹老师、石巧品老师组织。

在分享会上,李梓硕指出国际关系相关专业本科培养体系呈阶段性特征:大一、大二以基础理论为主,大三逐步引入区域国别研究课程,大四则侧重于实践与就业准备。当前,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在解释现实问题方面存在局限,而区域国别研究作为新兴方向,具有“门槛低、资源多、易出成果”的显著优势,尤其适合本科生快速入门与深耕。
李梓硕强调,本科阶段应着力培养“长板能力”,聚焦某一区域或领域,通过广泛阅读、田野调查和写作训练,打造个人专业特长。他建议学生善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跟踪学界动态,凝练研究方向,并尽早参与学术写作与媒体实践,提升内容创作与叙事能力。
在就业方面,区域国别研究方向毕业生可面向国际组织、外事部门、企业政策分析与风险评估等多类岗位。李梓硕特别指出,当前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对对象国政策、文化与市场环境的理解存在巨大需求,具备区域专长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中具有显著竞争力。他指出,媒体与写作能力具有跨行业价值,国际关系相关专业学生应当将专业知识与传播技能相结合,拓展职业边界。同时,李梓硕表示,未来将助力学院持续推动校企合作与校友资源共享,帮助学生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顺利过渡。

王一丹老师在总结时表示,李梓硕学长的分享为同学们提供了从“学科认知”到“自我塑造”的系统思路,鼓励大家尽早确立方向、主动规划路径,在区域国别研究等新兴领域中把握先机。她强调,学院将持续推动校友“传帮带”机制,整合校内外资源,助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与个人发展。

本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国际关系学科前沿的理解,也为其职业规划与自我提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参考。国际关系学院将继续深化校友联动,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